2、湖面景觀:應根據中水的總量合理布置湖面,局部設噴泉做到自循環;在景觀上重點處理好湖邊際線和島嶼、半島、水榭、棧臺橋的型制。
3、濕地景觀:從生態的角度適當地考慮設計部分濕地景觀,形成局域小生物圈達到自循環系統。采用的濕地斷面應充分采用本地物種及合理地質特征。
4、體量:因為水的大小根據場地設置;
5、水深不宜過深,也不能過少,應在50cm左右為宜;
6、給排水需完善,保證水質;
7、風格要與建筑風格、裝修風格、園林風格相匹配。總之,多想吧,不有什么基礎啦、防水啦、燈光照明啦,多思考,多討論,盡可能完善。
1、景點規劃要有著明確的目的性
景點要有著吸引人、新奇的設計理念,符合目標市場需求。為了招徠更多的“過路生意”,應該把景點入口設計得引人注目,以吸引路過景點的游客。合理規劃景點內可盈利設施,使其創造出最大的收益。如主要的餐飲點應設計在游覽路線的中間或接近終點處,因為不會有太多的游客在游覽前吃東西。
2、注重旅游者的心理
旅游產品吸引核的打造,最重要的是對游客旅游產品購買心理與游憩感受的深度理解。現在的生活已經不缺乏功能,旅游者需要的是一種感覺,一種觸動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觸覺、心靈與肉體娛樂的精神感召與刺激。
以人為本,設計出互動體驗、親和吸引、情境感悟、個性娛樂的旅游產品,形成旅游項目的市場核心競爭力,是項目設計追求并執行的原則和目標。
3、加速文旅融合
文旅融合正推動我國景點旅游從單一景區建設管理向多元化、多業態統籌發展轉變,從封閉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+改變,最終實現全域資源、全面布局、全境打造,全民參與,現如今景區要堅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,這就要求景區將歷史文化、民俗文化等集體文化記憶轉化為場景、故事、體驗項目等,引發游客的文化共鳴,促使“門票經濟”向“體驗經濟”轉變。
要實現文旅深度融合,需要通過現代手段,將更多文化遺產、文化資源、文化要素轉化為深受旅游者喜愛的旅游產品。
景區的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需要面向家庭型、學習型、休閑型的度假需求,將文化內容和創意設計結合起來,打造“旅游新場景”,實現面向美好生活的旅游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
4、景點的設計要美觀、協調、實用
景點的設計要考慮的是整個景區的主題和風格,在具體規劃設計時要結合具體條件,每一個景觀每一幢建筑都必須與整體環境相協調。建筑設計及其他設計都應該秉著美觀的原則去設計,應該和環境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。注重實用性、功能性。設計必須和人的生活相關,必須是滿足人們旅游需要的,有一定的親和性、關懷性。